(资料图片)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作为制造业与新一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涉及了技术、装备、数据分析等多个层面。

“十三五”以来,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供给能力有所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50%,主营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商超40家。建设“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3100个,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接入设备超7800万台(套);全国已形成15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各类工业APP超60万个。

二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布285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主导制定47项国际标准,涵盖企业生产制造全流程,进入全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先进行列;船舶、石化、建材、纺织等14个细分行业相继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全国建成近200个标准试验验证平台。

三是应用成效日益显著。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700多个智能工厂;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5.3%,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74.7%;试点示范项目平均生产效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产品不良率降低35%。

工信部自2015年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以来,持续遴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其中2015年46个,2016年64个,2017年98个,2018年99个,2019年165个,2020年217个,2021年341个。

2015-2021年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个)

来源:工信部、前瞻产业研究院,挚物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前瞻产业园区库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6月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分布最多的省份前三名分别是江苏省、广东省与山东省,三个省份分别占比达21%、15%和9%。

2022年6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动5G、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节能提效领域的研发应用,积极构建面向能效管理的数字孪生系统。推动企业深化能源管控系统建设,鼓励企业基于能源管控系统探索实施数字化碳管理,协同推进用能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相关政策有望带动国内制造业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持续利好国内智能制造相关企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