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碳酸锂最重要的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异军突起,销量在最近几年快速增长。全球范围,2017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不到200万辆,而2022年预计将突破1000万辆,5年增长了5倍。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年度长期电动车(EV)展望报告指出,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到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有望增长2倍以上,升至2060万辆。中国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017年的2.4%跃升至2022年11月的33%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


(资料图)

预计到2025年,全球用于锂电池的锂产品需求量折合碳酸锂当量将达到132.21万吨,2021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33.41%。在新的供求关系之下,锂资源供给是否会成为动力电池发展的瓶颈?

▍短期仍存在供应瓶颈

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锂消费国。伍德麦肯兹报告显示,中国锂电企业销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以上。紧随中国之后的是美国、波兰和韩国。

据了解,我国锂矿储量150万吨,近几年盐湖提锂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产能的提升,但实际上锂矿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资源进口,存在资源瓶颈。“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天齐锂业在2022年半年报中表示。“未来两年或者一年半内,结合供需看,整个(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的格局”,天齐锂业副总裁李果在提及市场趋势时预测。

图片来源:网络

在双碳政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快速发展,带动锂需求持续提升。供需偏紧支撑锂价高位运行,资源端成为最大瓶颈。由于矿产开发受制于政府审批、基础设施条件、资金和工艺等多种因素,锂矿资源开发进度往往不及预期,同时近期海外国家对关键矿产资源收紧开发政策,有专家预估未来1-2年内锂资源都大概率持续保持供需紧张局面,锂价高位运行,不会像行业过往或者其他周期品那样,出现大幅上下波动或者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回收体系正逐步建立

在供应端持续偏紧,并维持高价的状态下,锂电池回收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锂资源不同于石油,前者是能量的载体而不是消耗品,锂可以重复循环使用,后者却是消耗品。

2021年,国内的动力电池装机容量达到154.5GWh,而这个数据在2026年有望达到762 GWh。如此数量的电池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就需要进入到报废流程,如果不妥善处理,将对未来造成巨大的影响。

数据来源:高工锂电 制图:车市睿见

一方面,动力电池中有钴、镍、铬等金属。如果坐视这些金属进入到生态链中,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全球生态链带来系统性伤害。另外一方面,中国的钴矿、镍矿、锰矿和锂矿储量仅占全球总储量的1%、3%、4%和7%,也意味着在动力电池所需的金属方面,中国储量并不丰富,回收再利用成为必要的缓解进口依赖的举措。

中泰证券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千亿市场空间正在逐渐打开。以动力电池平均寿命5-6年测算,第一批商用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2022-2023年开始退役;预计2025年理论退役动力电池约为42.8万吨,2030年将达到300.1万吨,按各类型电池单吨回收收入测算,对应市场空间1485.33亿元。

但国内的电池拆解回收还远远没有形成气候,行业处于早期阶段,回收不规范导致实际回收比例低,同时集中度并不高。根据EVTank数据,2021 年国内锂电池理论回收量达59.1 万吨,实际回收量不足理论回收量的40%,纳入统计范围的实际回收量远小于理论回收量,大量废旧电池被缺乏相关资质的“小作坊”回收,而其能力相对有限,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解决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难,政策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工信部先后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搭建溯源管理国家平台,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目前通过工信部认证的动力电池回收“正规军”名单队伍正在扩大,已有华友、豪鹏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环、欣旺达等超百家企业。行业专家表示,未来通过正规回收渠道回收的动力电池将大幅增长。

在此前举办的第七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也提及,建立电池回收与利用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立法、储运、回收技术、便于回收的电池设计、可溯源性多方面的协同创新,需要多学科交叉,包括材料、机械、信息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未来理想的回收体系,应该是电池全生命周期可溯源、拆解分选自动化、电池材料直接再生等创新技术的集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