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价格跌破14万元/吨,硅片环节也跟进调价。

5月29日,隆基绿能公示了单晶硅片最新报价。其中,“单晶硅片P型M10 150μm厚度”单晶硅片价格由4月27日的6.3元下调至4.36元,降幅30.8%;“单晶硅片P型M6 150μm厚度”单晶硅片价格由至5.44元下调至3.81元,降幅30%。


(相关资料图)

此番降价并未超出市场预期。近一个月以来,硅片连番降价。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发布数据,上周(5月25日)M10单晶硅片成交均价为4.22元/片,较4月27日当周价格6.28元/片降价32.8%,与同期隆基绿能硅片报价的跌幅相当。

对于硅片价格波动,有光伏产业人士对财经网表示,主要因上游产能释放,硅料价格持续降低,硅片随行就市降价。另外,降价有利于促进下游装机需求。

硅片价格下调超30%,业内:未超预期

据隆基绿能官网,本次报价为该公司年内第二次下调硅片价格。

4月27日,隆基绿能M6、M10(150μm)单晶硅片报价分别为5.44元/片、6.3元/片,平均价格下调约3%。

经过本轮调价后,隆基绿能M10单晶硅片报价,较TCL中环最后一次报价,即5月10日,仍低出12.8%。

图片来源:隆基绿能官网

“隆基此次调价是在自身实现规模化基础上与有效降低成本之下的主动而为,自然会推动自身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同时也会促动行业价格战的打响。”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财经网如此表示。

实际上,隆基绿能硅片报价大跌早有预兆。在过去几周,硅片环节几度出现跌幅超过10%的情况。

据硅业分会数据,5月11日当周,硅片价格大幅下跌,M10单晶硅片成交均价降幅为16.4%,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周环比降价9%;5月18日当周M10单晶硅片降幅收窄至4.48%,但G12硅片周环比降幅扩大至15.66%。

硅业分会称,价格延续跌势主要因降价清库存,传导原材料下跌空间,并持续向终端释放利润。

截至上周,硅片价格跌幅有所收窄。M10单晶硅片成交均价周环比跌幅为5.84%,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周环比持平。主要系“下游需求逐步回暖,N型和P形硅片价差收窄。”

据智汇光伏消息,上周五,集邦咨询的硅片报价已经低至4.15元/片。有采购人员介绍,近期硅片价格一天一个价,上周还能维持在4-4.2元/片;实际上,今天的最新价格,已经有企业报出3.8元/片。

上下游博弈情绪加剧,产能过剩初现倪端

随着产能相继释放,曾长期盘踞在30万元/吨之上的硅料价格已“断崖式”下跌。

据硅业分会5月24日数据显示,该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为12.5-13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2.8万元,周环比降幅为10.3%。

“供给端,多晶硅企业新建产能持续释放行,供应压力增加;需求端,近期多家硅片企业计划降低20%的开工率,使得产业链库存向上转移,短期需求预期减弱。”硅业分会分析称,周签模式同样加剧了上下游博弈情绪,刺激硅料价格加速下行。

对于后市预测,生意社多晶硅分析师认为,目前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产能扩张明显,尤其是硅料短期内供应相对过剩。企业累库明显的情况下,预计后期价格仍难有好转。

“在降本增效的主旋律下,硅料价格下降,有利于全产业链价值回归、优胜劣汰,之前因为硅料短缺,产业链真实竞争和产能情况都因为开工不足而被掩盖了。”前述光伏产业人士认为,除了硅料价格的下跌,硅片产能相对过剩也是引发价格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下游电池、组件需求相比,硅片是全产业链产能最多的环节。”

近年来,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各路玩家纷纷涌入欲分得一杯羹,尤以利润率较高的硅片环节为甚。除隆基绿能、TCL中环大举扩产外,弘元绿能(原名上机数控)、双良节能、京运通、高景太阳能、高测股份、美科等“新秀”先后入局硅片赛道,成为不容小觑的新势力。

据各企业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隆基绿能单晶硅片产能为133GW,计划2023年末硅片产能达到190GW;截至2022年末,TCL中环、弘元绿能、双良节能、美科股份、高测股份单晶硅片产能分别为140GW、35GW、40GW、12GW和21GW。此外,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通威股份等一体化企业预计2023年落地的硅片产能也超过200GW。

而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预测,2025年我国硅片保守需求量为340.2GW,乐观需求量为415.8GW,产能过剩或已初现倪端。

头部企业对此也有担忧。在2023年SNEC大会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直言,中国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技术迭代和国际环境三大挑战。

隆基绿能李振国总经理也表达出类似观点,他指出,从终极形态上来看,光伏行业的市场规模会非常大,但是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局面随时可能会发生。他预测,就像2012年-2014年的光伏行业洗牌一样,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产业链利润流向下游,刺激终端需求释放

在过去两年的时间内,光伏产业链的利润集中在上游硅料、硅片环节,叠加光伏玻璃、胶膜等辅材价格接替涨价,光伏组件价格曾一度站上2元/W的高位,影响大型地面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随着硅料、硅片相继降价,组件价格逐渐回归理性。近期,大唐、国家能源集团的组件开标最低价,已低于1.5元/W。据智汇光伏测算,随着本轮硅片价格进一步下调,预期6月份,组件价格将快速进入1.5元/W以下,刺激终端需求释放。

在柏文喜看来,硅片价格大幅下降有利于推动整个光伏行业的成长,利好光伏组件企业和光伏运营企业的业绩成长,同时有助于降低下游运营企业发电成本,扩大绿色环保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

中信建投认为,硅料降价后,其他环节盈利如何变化的关键点在于需求。随着硅料价格下降,行业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产业链利润将重新分配,电池、组件、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

从下游需求来看,国内光伏装机需求强劲。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已达48.31GW,较去年同期增长186%。

开源证券则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展望全年,在产业链价格回落拉动光伏经济性持续提升下,欧洲、国内分布式等市场在组件降价刺激下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地面电站、东南亚、中东非等对价格较为敏感市场被抑制的需求也有望释放,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或达350GW。

李璐/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