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天底下每个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孩子。无奈的是,有孩子进入小学后,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不愿与父母沟通,不听父母的话;进入青春期,更严重,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结交不良朋友四处鬼混。


(资料图片)

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孩子怎么了?如何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我和广大父母一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然而我爱错了方向,孩子不幸诊断为“中度抑郁”,休学在家一年。经一年多努力,孩子慢慢走出阴霾,2021年9月恢复上学,现在读初二,学习很快赶上,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名列前茅,情绪也得到了很大缓解。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和痛苦。与大家说说我和孩子的故事,希望帮助更多类似情况的家庭走出困境。

01那么优秀的孩子怎么就突然抑郁了?

自从进入青春期后,加上繁重的学习压力,女儿玲玲越来越不愿意和我们交流,每次回家吃完饭,就把门一关。我们当时也没太当一回事,认为青春期都这样。直到2020年疫情缓解,9月重新恢复上学,玲玲第一天放学回家后和我说,她实在是太难受了,感觉在学校一片灰暗,在座位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煎熬。孩子主动提出带她去医院看一下。

没想到,玲玲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评估为“中度抑郁”。瞬间,我蒙了,孩子怎么就无缘无故抑郁了?在我严格管教下,女儿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特别棒,学习一直是班上的四大金刚,我甚至对我的教育引以为豪。

由于孩子的精神状况不是太好,刚开始是请假,而后慢慢就直接休学了。休学后,孩子白天和黑夜颠倒,每天凌晨2-3点睡觉,第二天中午才起床。人也不愿意说话,蓬头垢面,大量吃零食,好几次我下班回家,她就躲在屋角哭,她说她高兴不起来,觉得很无聊,又很空虚,有一种不真实感。

孩子的情况不乐观,我也因为孩子的状态很担忧,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我向公司申请了辞职,专心在家陪伴孩子。

02探索:问题的症结

为了帮助孩子,我想尽各种办法。辞职后,我带孩子去云南旅游了七天,去了丽江、泸沽湖、大理、昆明,短暂的旅游,孩子的情绪得到了一些缓解。由于经济和时间方面问题,也不能长期旅游。所以孩子的问题并没得到根本解决。

我又买了不少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积极心理学》《幸福的勇气》《被讨厌的勇气》《正念》……这些书特别好,我似乎找到了如何治疗抑郁的方法,然后我曾试图想把这些书推荐给女儿看,没想到被孩子冷冷拒绝。

我是多么希望帮助孩子,希望孩子找回快乐,然而我说破了嘴皮,大道理都没有用。

后来,得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筠医生开展了一个正念课程,还推荐我们家长听樊登读书。起初我还有些纳闷,应该是孩子来听或学习才对,问题在孩子身上,又不在我们家长身上。随着学习深入,我才发现我们的抚养方式有些问题。

问题一,我们依然是采用上一辈的养育方式在养育现在00后孩子,对孩子采取的打骂教育或溺爱的教育。

一方面对孩子要求极高,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用各种恐吓、伤自尊的方式去批评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多差劲,让孩子知道未来的生活有多艰辛,以此希望唤醒孩子产生内驱力。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会不断地指责、打击孩子,“你怎么这么拖拉!”“我怎么会生下你这个孩子!”“要不是为了你,我怎么会受这么多苦!”……

另一方面,我们对孩子又极度溺爱,遇到任何苦难、难题,我们都尽可能帮孩子解决,同时孩子想要什么,都无条件满足,家里的家务一点也不参与。

问题二,不接纳孩子,不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不接纳孩子的不积极的想法。

玲玲从懂事开始,大约3岁左右,就表现出特别大的情绪。遇到一点点小问题,就会哭上好长时间。那时我就特别的不接纳,讨厌孩子太脆弱和敏感。

所以,从小时候开始,我就不允许玲玲哭,每次一哭,我就会对她发火,阻止她哭。她一有负面情绪,我就会非常愤怒说,“你怎么动不动就哭,你有嘴巴不知道说话吗!”

随着年龄长大,到了青春期,玲玲的想法和做法更是让我无法接受,动不动就生气、发火,我就觉得她这样的话,以后长大怎么和别人相处。由于我的不接纳,我和女儿在她进入青春期后发生了多次大冲突。

问题三,看不见孩子的痛苦。

孩子有时会和我诉说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烦恼,我那时根本看不见,只顾自己一味说大道理,觉得她这些事没什么值得烦恼的,关键要想办法解决。

有次,孩子放学回家后,和我哭诉有同学在学校欺负她。我不但不安慰,反而批评她说,肯定是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女儿听后,哭得更伤心了。她哭得难受,我更不能接受,指责孩子说,“你就是家里横,在外面受了欺负,怎么一声都不敢反抗……”

03开始:改变自己之旅

之前,我一直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她太脆弱,我没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教育模式。随着不断学习,我开始了改变之旅。

随着正念练习,自己一颗悬在孩子身上的心慢慢放松下来,对孩子生病的焦虑也逐步缓解,我开始纠正自己和玲玲的相处模式。

首先,我会积极肯定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用描述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对自己越来越自信和价值感。同时,我听了大量的父母教育课程,学习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我开始改变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不再是带着“评判”眼光去与孩子交流,而更多是采用引导方式,引导孩子去思考。我不再急于帮助孩子得出结论,而是允许孩子自己去探索、体验。

通过学习后,我深刻知道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开始修炼自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被看见,我开始明白,孩子的缺点就如天上的星星满眼都是,孩子的优点如天上的月亮,时圆时不圆。

不过,刚开始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好难。曾经的我,把孩子的诚信、遵守社会秩序、讲礼貌、节俭、关心人等优点,当成理所应当,以成人的标准甚至是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看到是满眼的缺点。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慢慢学会了从问题中发现闪光点,看待问题更积极了。

比如有次,我和孩子说:“你好多天没洗澡了,有时间去洗个澡”,话还没说完,孩子白了我一眼,直接关上门不理我了。

我当时有点气,但转念一想,难道还不允许孩子有情绪的表达?也许她也有难处,或许作业太多。我这么一想,瞬间心情畅快。下午5点多,下完课,她主动来找我聊天,吃完晚饭后,主动对我说,待会我洗完澡叫她也去洗。

通过不断改变自己,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好了,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或我不能接受的行为时,自己也可以很快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当自己能很好的控制情绪,看待问题也越来越积极了。

其次,练习接纳,允许孩子有与我不一样的想法和处事方式。

接纳这部分是我练习遇到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我有时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被孩子激怒。

我曾一度期待玲玲成为我心目中的样子,按照我的标准和要求去成长,却忘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只是借由我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孩子有孩子的精彩,孩子有孩子的未来。

为了训练接纳能力,我每晚读一遍伯特.海灵格《我允许,一切如其所示》,这是一篇特别治愈的诗,非常简短,但读上两遍,自己执着而顽固的心,似乎慢慢打开了。即使刚发生了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孩子的行为,瞬间发现自己也是可以理解了,心想孩子也许也有难处。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接纳能力越来越强,开始能接纳孩子的愤怒和生气。

再次,练习正念后,发现自己慢慢可以看见孩子的细微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感受。

当我开始看见孩子生气、愤怒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时,我和孩子的心越走越近了。孩子开始愿意和我分享喜怒哀乐,孩子的心也慢慢打开了。这是我最欣喜的变化,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也慢慢治愈了,不那么容易焦虑和情绪化了。

曾看见一本书写到,看见即是治愈。对处于抑郁状态的孩子,讲大道理其实不太有用,她更希望有一个能看到她的人,看到她的难过,她的不容易,她为此付出的努力。

特别是父母能看到孩子时,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接纳。

有次,我写了一封信给孩子,大致内容是:这么多年,妈妈看见了一路走来你所受的委屈,也看到你的努力和拼搏,看到你聪明和坚强,看到了你的孤独和徘徊,看到了你的无助,看见了你对那一份爱的渴望,看见了你希望被理解,渴望卓越和他人对你的好的看法……

孩子看完这份信后,感受到了自己被理解。她学习的内驱力慢慢激发出来,不再是为了父母和别人学习,慢慢开始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未来希望做的事。

04欣喜,孩子的变化

非常感谢徐医生,我积极学习和练习,玲玲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大约5个月后,玲玲的状况越来越好转,药量慢慢减少,直至停止。有天,玲玲开心地对我说,好像好长一段时间情绪没有特别低落和高兴不起来,现在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不少想法和规划。

大约用了一年,孩子逐步走出抑郁,恢复上学。刚开始上学时,由于休息了一年,我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学校节奏、人际关系。但孩子凭借顽强毅力,逐步克服了困难。最难的是调整作息,从原来的白天黑夜颠倒,恢复到晚上12点前入睡,早上6点半前起床。尽管在学习和人际关系处理中,玲玲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不再评判和焦虑,而是更多给予玲玲空间自己去探索和体验。

我现在深刻明白,父母在生活中更多充当了镜子和指南针的作用,不再一味强求玲玲要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更多是给予允许和接纳,未来的生活,依然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我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对。

感谢孩子生病时遇见徐筠医生,在徐医生的帮助下,孩子恢复正常的学校生活。同时,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通过正念的练习,我也治愈了自己。

作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副主任医师徐筠和家长们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