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22年国内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高达61,703人,受伤250,723人,平均每7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7个人因为交通事故而受伤。由此可见,汽车发生碰撞时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因此各类的碰撞测试也成为了消费者了解车辆安全性的重要参考,厂商也往往乐于将车辆“五星碰撞”作为卖点大肆宣传。那么究竟什么是汽车碰撞?碰撞标准包含哪些内容?哪些测试项目值得重点关注?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一聊“汽车碰撞测试”。
一、为何要进行汽车碰撞测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汽车碰撞测试是分析汽车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汽车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以确定其在事故中的行为。得出的结果能反映出汽车对乘员安全保护的程度。因此,几乎所有新车上市前都需要做碰撞试验,如果不合格,那么车企就会将其“回炉重造”。
汽车碰撞测试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为车企提供车辆安全性能参考,促使车企在安全性方面进行良性改进;另一方面,通过测试标准的确立,可以有效规范行业安全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此外,汽车碰撞测试的表现也能够对消费者购车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当然,除了碰撞测试,车企还会进行路测、极寒极热测试、光照测试、空调系统测试等多个维度测试,并不断地将测试所得数据和结果进行反馈,从而对零部件及生产装配工艺进行优化,保障汽车拥有良好的长久性能。
二、汽车碰撞测试有哪些标准体系?
二十世纪末,世界各国逐渐开始规范各自的碰撞测试体系,陆续建立起新车评价规程。目前,全球各国及地区,除了美国IIHS和中国C-IASI属于保险公司联盟组建之外,新车碰撞测试机构大多属于NCAP体系内,主要分为以下几大体系:
1、美国NHTSA(美国国家交通安全管理局):国家交通安全管理局是美国政府部门汽车安全的最高主管机关。作为美国政府部门车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机构,承担着确保各类车辆必须符合机动车安全法规要求的重要职责。其评分标准是经过美国国会同意制定的,交由该机构与民间共同执行。同时,NHTSA也是第一个组建NCAP体系的。
NHTSA主要是通过测定模拟人所承受的全面双向(正面和侧面)撞击,进行车辆安全性五星级的评定。由于其权威性和公正性,每年的评测结果不仅在美国本土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也以此项评测结果作为汽车购买的权威标准。
2、美国IIHS(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研究机构,致力于通过安全测试评价减少高速公路上事故造成的死亡、伤害和财产损失。高速公路损失数据研究所(HLDI)也是一个非盈利研究机构,与IIHS共同进行保险数据的收集、研究和发布保险损失结果。
IIHS在美洲和欧洲每年都会进行系统和专业的碰撞测试,分别以优秀(Good)、良好(Acceptable)、及格(Marginal)、差(Poor)四个级别分级评定,为消费者提供权威的汽车安全信息,也为保险公司提供费率支持参考数据。
3、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创始于1997年,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汽车碰撞权威认证标准。它由欧洲各国汽车联合会、政府机关、消费者权益组织、汽车俱乐部等组织组成,由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牵头。E-NCAP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
4、J-NCAP日本汽车安全评估机构:J-NCAP是由国家出资,国土交通省委托NASVA(自动车事故对策机构)来进行的。NASVA定位于政府与民间之间,并保持中立。NASAV委托日本汽车研究所(JARI)来进行碰撞试验,独特的6星制评价体系也是所有NCAP评价体系中星数最多的。
5、K-NCAP韩国:K-NCAP是韩国新车评级组织,成立于1999年。测试项目主要包括全正面碰撞、偏置正面碰撞、侧碰撞、鞭打、行人保护、侧翻、侧杆碰撞、防碰撞试验。
6、C-NCAP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加速国内汽车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2006年3月2日正式发布首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C-NCAP以更严格、更全面的要求,对车辆进行全方位安全性能测试,包括乘员保护、行人保护、主动安全等,从而给予消费者更加系统、客观的车辆安全信息,促进汽车企业不断提升整车安全性能。由于碰撞安全标准方面国内起步较晚,因此C-NCAP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欧洲E-NCAP碰撞标准。
7、C-IASI中保研:C-IASI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15年3月牵头发起,由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财险等行业内前八家财产保险公司与精友世纪公司共同出资,入股改制原“北京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而来,总部设在北京。目前是国际机构RCAR组织(权威的国际性汽车研究机构联盟,全称Research Council of Automobile Repairs)在中国唯一的正式会员单位。
其主要的应用方向包括:为消费者购车养车提供参考、为保险公司承担理赔提供技术支撑、为整个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供输入、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