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科院力学所的激波风洞从最早的JF4B到后来的JF10,JF12直到现在的JF22,其实最厉害的并不是马赫数,常规高超声速风洞也可以实现高马赫数,德国在二战时为了研究火箭导弹,曾建造了暂冲式高超声速风洞,马赫数上限为10,后被美国缴获并仿制。中国的JF激波风洞,特别是JF12最厉害的地方是“复现”和“长试验时间”。

大名鼎鼎的JF12激波风洞的正式名称就是““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因为超高速流动会导致空气中分子的振动激发、解离、甚至电离,使得普通空气变成一种不断进行着热化学反应的复杂介质。和一般的飞行以及超音速飞行有着巨大的气动差异。所以相对于马赫数,“复现”这种高超声速条件下,即实验气体要具有实际飞行状态下的来流速度、温度、密度和气体组分等,变得非常重要了。另外,JF12激波风洞的直径大,试验段直径高达3.5米,很多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模型不用缩比,直接原尺寸试验。

第二个试验时间,一般而言,超声速燃烧发动机需要的试验时间至少需要60到70毫秒,钱老当年认为实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试验时间要到100毫秒。日本,美国也有激波风洞,但日本的HIEST激波风洞使用的是自由活塞式,所以试验时间连2毫秒都不到。采用加热氢气的美国卡尔斯潘研究中心的LENSⅡ激波风洞,比日本强多了,但也只有18到30毫秒。而JF12的试验时间最长可以到130毫秒。(我之前以为JF12是第一个达到100毫秒以上的激波风洞,但使用加热轻气体的前苏联的U-12激波风洞在6马赫速度下,试验时间200毫秒,但其成本奇高)

激波风洞爆轰技术在姜宗林的发展下获得巨大的发展,但实现零的突破,并奠定基础的是姜的老师,力学所俞鸿儒先生,俞老在1981年,建立了一个13.3米长的氢氧爆轰驱动激波管,并从该激波管1983年投入使用后便开始了氢氧爆轰驱动方法的系统研究,先后提出了反向爆轰驱动模式,发展了卸爆技术。1996年,他主持将JF4B激波风洞/炮风洞改造成为JF10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

而且,俞老和姜宗林确立并发展的中国爆轰驱动方式激波风洞还有一个特牛的地方,就是它技术如此先进,但运营成本还低。在产生同样的5兆帕驻室压力的情况下,美国的LENS风洞每次运行所消耗的氢气是JF12的20多倍。

另外,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的FD-21高能激波风洞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尺寸的自由活塞激波风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