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电动汽车零售端的加速渗透,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660万台,同比增加69.8%。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同时,根据罗兰贝格《电动汽车充电指数第4版 2023》调查显示,经历2022年上半年的动荡后,下半年,欧洲、美洲、中东和亚洲(其他)地区电动汽车销售和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恢复强劲增长。2023年上半年,电动汽车市场爆发的价格战,加速低价电动汽车的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电动汽车购买选择;而特斯拉向福特、通用等其他品牌开放充电网络,则提升了电动汽车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资料图)
▍用户对充电便捷性满意度提升
随着全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充电桩数量和密度都显示增长趋势,研究发现:相较交流慢充,直流快充发展的更快。2022下半年,中国公共充电网络中快充桩份额超过42%。与此同时,中东的快充桩部署成绩也相当亮眼:2022年快充桩占比达21%,充电桩密度增长125%,达到每100公里道路覆盖1.3个快充桩。
用户对快充桩的普及反应积极,2022年下半年,83%的受访者对电动汽车充电便捷性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比上半年67%提升了16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Roland Berger官网,制图:车市睿见
▍用户依赖公共充电网络
调研发现,全球范围内,90%的电动汽车用户使用过公共充电站,超过30%的用户使用频次在每周三次及三次以上。其中,中国用户尤其依赖公共充电网络,96%使用过公共充电站, 17%的用户对公共充电设施的使用频次在每周五次以上,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但在车桩比(电动汽车与充电桩数量的比例)方面,2022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欧洲、美国车桩比有所提升,中国、中东等车桩比数值下降,这表明,充电桩的建设速度仍未跟上电动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飙升。
资料来源:Roland Berger官网,制图:车市睿见
▍工作地点充电设施最受用户欢迎
在不同公共充电地点使用频次上,选择工作地点进行充电的用户最多(26%),其次购物中心(20%),酒店和度假村(11%)也越来越受用户欢迎,高速公路服务点是主要的非目的地充电场所。
里程焦虑是困扰用户选择和使用电动汽车的一大原因,调查显示,里程焦虑问题尚未解决,56%的受访者依然有里程焦虑,其中,亚洲电动汽车用户往往最担心充电问题,欧洲用户在寻找下一个充电站表现得“更加轻松”。
资料来源:Roland Berger官网,制图:车市睿见
▍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战略存区域差异
不同于传统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等电动汽车“造车势力”自建品牌充电网络,为用户提供无缝充电体验,这些品牌用户中42%对充电体验感到满意,同时,超过70%的高端品牌电动车车主表示,是否有自有品牌充电网络是选择购买品牌的一大衡量因素。
目前,全球汽车制造商都加入电动汽车转型的行动,并积极投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研究发现,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用户需求和竞争动态驱动了不同的发展战略。
美国汽车制造商认为充电技术标准化是加速电动汽车转型的关键驱动力。目前,福特、通用、沃尔沃、Polestar和Rivian等先后宣布接入特斯拉充电网络,但宝马、奔驰联合本田、现代等汽车制造商成立了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网络合资企业。形成特斯拉使用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与其他汽车制造商支持的联合充电系统(CCS)之间的竞争局面。
而中国重视品牌充电价值,推崇多品牌个性化充电产品,鼓励汽车制造商推广独特的品牌充电设施及服务,满足用户在便利性、多样性和卓越充电体验方面的需求。
电动汽车和充电站市场正在经历转型。“人们对可持续交通的意识越来越强,电动汽车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 罗兰贝格合伙人Ron Zheng表示,“然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汽车制造商、能源公司和其他行业参与者之间更紧密的合作,无论是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方面。这对推动电动汽车向前发展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