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资料图片)

——《杂阿含经》

若言如来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

——《大般涅槃经》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成唯识论》

融融春光之中,佛陀示现涅槃

二月,对于印度来说,不论是现代、古代还是佛陀时代,都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时节。适宜的温度,美丽的景色,在鸟语花香中偶尔微微拂过一阵清风,菩提叶随之发出“唰唰”的清净梵音——印度的二月是非常宁静、特别舒适的。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佛陀于二月初八出家,二月十五涅槃。佛陀当时选择了拘尸那罗这个地方入于涅槃,是为了满足最后一个供佛得布施圆满的人,为了度化祂此生的最后一位弟子,一个外道婆罗门——须跋陀罗尊者。在拘尸那罗,佛陀在涅槃之前,最后为他宣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当下须跋陀罗尊者即现比丘身,成为佛陀此生中的最后一位出家弟子。佛陀随即再继续为他说法,他即证阿罗汉果。这样,佛陀以其慈悲与智慧,在涅槃之前度化了祂的最后一位弟子。

同样地,只要我们跟佛陀有缘,佛陀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度化我们,甚至我们自己都不觉不知。我们的无名、分别和浅薄,致使我们没有办法知晓佛陀圆满厚重、无处不在的智慧与慈悲。

文殊菩萨在哪里?

就像我们来五台山这么久了,我们见到文殊菩萨了吗?文殊菩萨说来我五台者,我迎迎一千,送送八百。因为文殊菩萨有愿力,所以,每一个来朝五台山的人都必然会见到文殊菩萨。但是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文殊菩萨在哪里?是因为我们认知上的狭隘。

就像我们到斋堂去吃饭,我们认为那才叫吃饭。我们常常不会想到这个寺院的清净,我们生活在这里,这种清净的加持也是一种法乳、一种食粮。文化的能量养育着我们,但是我们却毫无意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对我们的陪伴,也是一种哺育,我们也总是感受不到。

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在五台山,文殊菩萨怎么见我们了,怎么接我们了。因为我们觉得只有现一个人出来,来接我们,帮我们背包裹,这才是来接我们了。就像虚云老和尚朝拜五台山途中生病时,文吉出来给他背包裹、熬粥、熬药,我们才觉得这是文殊菩萨来接引他了。

上图:新昌大佛寺

上次我去大佛寺,忽然遇到当年给我落发的那位师父,遇到了之后,他就站到那里放下包裹给我们讲法,他讲的法,我句句听得就像文殊菩萨在说法一样。这几个月来我一直在想,给我落发的这位师父,他是文殊菩萨吗?我们凡夫就是会这样想:他是,还是不是?总会落在这种二元对立里面。

实际上,不仅因为师父在我剃度出家的第一天就带我来朝礼五台山,而且这么多年我们还在五台山建寺院,这个时候我们跟文殊菩萨的缘分资粮已经积累得很深厚了。于是,在某一个时刻,在给我落发的这位师父身上,忽然之间我就会看到他身上的文殊之光。这种文殊之光不是说他就是文殊菩萨,而是我们积累的跟文殊菩萨的缘会通过他这种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当我们跟文殊菩萨的缘分资粮积累多了,这种资粮在任何之处都会呈现出来,会从各个角度展现折射出来。草上凝结的一滴露珠,梅花浮动的一缕暗香,都有可能让我们领悟到文殊菩萨的般若空性。这缕梅花香是文殊菩萨吗?那颗露珠是文殊菩萨吗?当我们内在的资粮积累得足够深厚的时候,我们就会得到这种启示。

什么是佛陀的真身?

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能够有所思考、有所领悟,那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佛陀的存在。佛陀也是这样啊,祂只是示现了八相成道,最后示现了涅槃。但是既然是佛陀,祂就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祂示现涅槃是为了警策我们、教化我们,而不是祂真正地消失了、死亡了。如果真正地死亡那不叫涅槃,涅槃的本意是不生不灭。涅槃是清净法性的本然,清净的法性是不出不入,不生不灭的,不垢不净的,那才是佛陀的真身。

佛陀的涅槃四德——常、乐、我、净,是不会迁变的,我们看到的所谓的佛陀生病了,佛陀躺在那里吉祥卧入灭了,火化了,分舍利了,这只是佛陀的大悲示现,这是为了警策我们,这也是佛陀佛法的一部分。这是佛陀为了度化我们示现、表演的一种方式。

——三参法师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佛教慧日公众平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