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竹雪芹

苏轼曾有这样的诗句形容杭州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站在宝石山山麓,凭风眺望远处的西子湖,就能彻底的领悟到苏东坡当时的心境。

保俶塔坐落于宝石山上,秀丽挺拔,朝霞初露或落日余晖中可见宝石流霞之美景。因此树立在山顶上的保俶塔,像似一个呆在闺房中的美人,天天在山头期盼她夫君的归来,便也有了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一说。


(相关资料图)

在方志中记载,宝石山又叫巨石山,高六十三丈,方圆一十三里。山上堆满奇峰怪石,由火山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石组成。相传宝石山中,因石头中间夹杂着赤红色的石体,每每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就会显得闪亮无比,可以看到一道红光,让人联想到红宝石般的宝石山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历史和故事。

环湖一周,北山路是蕴藏历史文化悠久的一条街,在环湖古道的最北端。因有文化历史长廊之说,后取名为北山寻梦。这和杭州充盈着大量的文化传说有着诸多的关联。宝石山的上山口有很多,从保俶路少年宫登山游走,即是一条狭小的山麓延伸而上。

上到山顶的每一条路都不一样。每每登宝石山之时,最好选择一条合适自己的路。或可以冒险前进,亦可以轻轻松松地穿越而过。挑选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径上山,会是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的感觉。该路直到大佛寺,经大佛寺旁的人家右手边就是一条上山的陡坡。半中间有块方大的平台可供人休息或一览山脚下老杭城的样子,或许可以寻到老底子的杭州味道。这条道上山与北山路断桥路口上山的小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上去几步台阶便也可以看见,那竖立在山顶上的保俶塔了。

保俶塔当年是为吴越国最后一位皇帝钱弘俶而立。始建于五代后,原塔为九层建筑。相传钱弘俶出征迎战,家人就为他在此地修建了石塔,用来日夜祈福保佑钱弘俶能够平安归来。平安归来的钱弘俶,为此山提名曰“寿星宝石山”。

到了北宋咸平年间,进行重修时改为了七层石塔,如今的宝石山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侵浊,历代以多次维护。到了民国二十二年,也就是1993年期间,杭州市政府以考证的古塔原貌重新修建,1997年重新按上了防止腐朽的塔刹,一直保持完好至今。保俶塔是实心塔,原来修建时候没有护栏。游人可以随意接近、拍照和触摸。但由于塔基石材和维护的原因,现在的保俶塔周围已经用护栏围起来,游客再想亲临其中,触摸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曾经有幸触摸过粗糙且不平整的塔面,每一层塔基上都刻有壁画,七层的保俶塔应了佛教那句,七级浮屠,以表示塔在这中间起到的降妖镇魔的力量。

保俶塔周围一块宽敞的平地上,可供游人休息并眺望山脚下的西湖一角。在宝石山上的不同角度来看,可以看见不同方位的西湖美景。从北山路上山,至少有三个入口可以抵达宝石山最显眼的奇峰与巨石上。这里更容易看到太阳光折射下闪烁着红宝石般光芒的石块,这也就是宝石山山顶之处。上有亭子竖立其中,亭中有块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的石碑,石碑上除了介绍宝石山山况之外,还有乾隆的诗句,以此形容美好的游赏感受。

准确地说,宝石山可以上山的路,在山麓之北还有两条。一条是从曙光路上的黄龙洞旁上山,上山时可看见古老的宝石山泉水。过去的人,经常会到此打水回去烧煮了喝,现在已没了习俗,泉眼自然也就干涸着守着一汪碧绿的青苔。时不时会有游客经过,纳凉也好,会取下他们身上携带的毛巾来,搅一抹清凉敷在脸上,总想记着这次经历,还能闻见宝石山独特的气息。另外一条路要在曙光新村对面,上山的路可以直达宝石山顶端。每每一气呵成,上山观揽,就会有一种爱江山的冲动参杂其中。站在山顶上,能听见徐徐吹往的城市之风。每到春天来临之际,站在此处更有一种被渲染了的感觉,一种生机勃勃的希望就埋在了心里。

宝石山并没有哪个山顶属它的顶峰,因为每一个山顶上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和自然魅力。有些地方奇石环抱,多有情侣坐在石头上互诉衷情,有时可以在陡峭的石壁上,看见具有特殊功夫的人,轻轻松松就能从几乎90度竖立着的山体上攀岩而上,着实令人佩服不已。

宝石山北麓上山走过泉水以后,右手边有个清凉洞。清凉洞里传说过去住着很多的蝙蝠,所以又名蝙蝠洞。白天进入自然看不清楚,洞内采光黝黑,只有到了洞口才看得见洞内站立着的人们。有人将此地定位冒险的旅行,会在此小歇片刻寻找源于生命最初的探索勇气。后来此洞或许因为太黑了,便在洞的顶部开了细细的一条缝,让光线透进来,此洞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冒险意义,更多的是为了夏日来到这里的人民提供一个天然纳凉的场所。洞中风吹过一阵,要比空调凉爽太多,又十分环保,这样一举两得之事,要比原来那个黝黑的山洞更胜一筹,也增添了不少来洞中寻欢的游客,使他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宝石山上的泉水,更可以感受到宝石山体原有的温度。

我想每个带着爱情离开杭州的游客,永远都不会忘记这般惬意舒适的体验。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怀揣着各自的心愿,如愿以偿地回到故乡。恐怕若干年以后,他们依旧会依恋这个地方,带着他们的家人,再一次寻找当年的身影。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