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举行的中国制冷展上,美的集团旗下的美的楼宇科技正式发布多款储能热管理产品,包括8kW插框平台、20/40kW侧出风平台、40kW顶出风平台等。一经发布,便引起众多行业人士的关注。
作为在电动汽车热管理、IDC热管理等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基于更加领先的市场判断,美的将液冷作为其储能热管理技术路线的选择。目前,储能的热管理主要分为两大技术路线:一是以空调和风道供冷为主的风冷模式;其二是采用水、乙二醇、硅油等冷却液,进行散热的液冷技术。
(资料图片)
在行业看来,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应用领域和客户的经济模型,风冷、液冷都会有自己合适的舞台。但近些年,面对能量密度较大的集装箱类储能,风冷等短板逐渐暴露,开始将液冷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站在全局的角度,这也是美的楼宇科技基于其多年温控经验和系统集成能力,在储能热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事实上,这并非简单的一次新品发布,更是一次全新的战略部署。至此,从美的集团的层面来看,储能产品已涵盖储能电池、储能热管理、光储热柔一体化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也全面涵盖发电侧储能、输配电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三大场景,如此看来,美的未来将以更加丰富的产品迎接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挑战复杂场景稳定性难题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后,我国新型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新型储能当中,锂电依然是储能领域中产业链最完整、应用领域最广泛、经验积累最丰富的一个领域。唯一的问题是,锂电池对工作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面对复杂的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安全性、稳定性一直为大家所诟病。
业内人士表示,储能项目是一个涵盖暖通温控、电力工业、机电自动化工业等综合的复杂系统,储能事故的发生,不能简单归结于电池的选择上。通过对国内外储能安全事故的分析,美的认为,在储能系统里面,虽然电池部分占比最大,但大多数的安全性问题根本是场景条件导致的器件脏堵、电气拉弧、压缩机宕机、控制板失效,最终导致热管理失效。
基于全球领先的热管理技术和一流的系统研发能力,经过长期的研发及技术储备,目前其热管理产品已完成试产,并先后与多家企业签约,为零碳园区等工商业客户提供一体化储能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储能市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面对复杂的场景,安全性、适应性无疑首当其冲。这款液冷机组新品采用回风过滤设计、多层超大面积冷凝器、专用室外防锈涂层设计,有效适应风沙、潮湿、高温场景。此外,采用断路器、接触器灭弧技术,保障储能在高海拔下的电气拉弧带来的宕机,其安全保障技术亮点颇多。
在可靠性保障上,美的楼宇科技更将不可抗力虑到极致。器件级备份、通讯备份、数字备份、系统级备份等四重备份,单个水温传感器故障后不影响运行,在机组遇到突发状况之时可在第一时间自动评估,自动调频,并协调其它风机互为备份,确保冷量的持续输出。
此外,随着电力系统整体能效被纳入碳排放考核,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储能能效纳入电梯系统整体考量。一方面,美的提供第二代自然冷技术,实现15°C以下自然冷切换。此外,该款产品采用全变频模控制,运用Hiflex阀片提升抗弯强度,满足低压比排气阀大角度开启运行特性,让运营效率较行业均值高出8%。在设计方面,应用高效低压比压缩机与分配系统优化设计,采用了非对称流道设计,让设备回油更均匀,进一步提高了整机能效。
应用场景的多元推动储能电池的升级,其热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设计能力也在不断迭代。美的楼宇科技通过不同项目经验的积累,在行业内首次将优势产品热泵与储能相互结合,取代传统PTC加热系统,让低温电池启动速率提升400%,恒温静置±0.3℃,制冷能效提升23%,加热功耗降低75%,即使在高寒地区,也可为锂电池机组创造恒温条件。此外,美的通过双向截止插头,多重配平,集装箱保压技术,实现设备一体化安装。不断地优化改进自身现在和未来的产品设计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运营效率。
诚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考验的不仅仅有公司的产品力,还有续航能力,而这也市场对企业不容忽视的竞争力。
可靠性不止于此
美的楼宇科技作为美的集团重要的to B事业部之一,最早从事暖通中央空调产品的生产制造。20多年来,先后服务宁算数据中心、鹏城云脑、中国证券信息技术中心等IDC领域;参与北京冬奥、卡塔尔世界杯等重要赛事场馆改造;其建筑节能解决方案助力花旗集团大厦、广佛地铁、大兴机场等重要基建设施绿色升级。据《中央空调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美的楼宇科技MDV多联机、鲲禹离心机产销量在国内品牌中遥遥领先,热泵产品海外出口量超200%。
与该事业部研发团队相配合的是美的集团三级研发体系。在储能领域,美的形成了中央研究院、楼宇先行研究中心、产品公司团队三级研发架构,三个团队在研发、推广等方面均实现了高效的协同。在美的看来,储能热管理行业的“闯入者”很多,有些来自于暖通、有些来自于IDC、有些来自于电力工业、甚至有些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但每一个领域的玩家,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局限性,就储能热管理而言,美的楼宇科技可以与中央研究院、工业技术事业群横向打通,将以上几项技术取长补短,最终成为自己产品的优势。
近些年来,美的集团一直以“研发投入”著称,近五年,其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450亿元。仅拿储能热管理一项产品而言,就已经过5轮测试,每轮持续一个月。所有器件在应用之前都经过了严格测试,累计测试时长超过24000小时,长周期运行累计时长超10000小时,先后获得了CE认证、UL认证。
除了技术更新提升外,其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能力也逐渐受到了行业认可。2023年初,美的楼宇科技提出GREEN FOR ONE双碳战略,围绕iBUILDING全面数字化底层能力、产品全链路低碳实践、全场景行业解决方案,共建可持续的低碳城市生态。不久前,其光储热柔解决方案在德国发布,开始对热泵、储能等业务进行深度整合。在美的看来,更多的接触用户场景,可以更好地去帮助储能业务去理解客户的需求,更好的进行系统设计。
那对于储能领域客户需求怎么理解?有业内人士认为,储能产业前期追求速度,本质上是同质化竞争。到了中后期,追求技术的同时,建立平台化服务,才是各家企业差异化制胜的关键,在这一点上,系统服务扮演着连接技术与应用的关键角色。
由于储能产品涉及到多个产业链条,没有雄厚实力的厂商很难构建成一套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而基于国内29个中心,3400多个网点,美的供应链平台的协调能力基本涵盖了当前主要的储能应用场景和市场,从项目前期的勘察、现场交付和售后服务,均可以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
有机构预测,新型储能技术迎来了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风口期。预计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GW 以上,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持续增长,储能的市场规模必将会迎来更大规模的增长。当前,储能仍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各大厂商虎视眈眈。对在热管理领域潜心布局多年的美的来说,如今已到亮剑时刻。